CAS Number:50-29-3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4584 | 滴滴涕; 2,2-雙(對氯苯基)-1,1,1-三氯乙烷; 滴滴涕粉劑; 1,1-雙(4-氯苯基)2,2,2-三氯乙烷 |
英文名:74761 | 2,2-bis(p-Chlorophenyl)-1,1,1-trichloroethane |
別名: | DDT; 1,1-(2,2,2-trichloroethylidene)bis[4-chloro-Benzene]; 1,1,1-trichloro-2,2-bis(p-chlorophenyl)-ethane; 1,1'-(2,2,2-trichloroethylidene)bis(4-chlorobenzene); 1,1,1-trichloor-2,2-bis(4-chloor fenyl)-ethaan |
分子結構: |
|
分子式: | C14H9Cl5 |
分子量: | 354.49 |
50-29-3 | |
InChI: | 1S/C14H9Cl5/c15-11-5-1-9(2-6-11)13(14(17,18)19)10-3-7-12(16)8-4-10/h1-8,13H |
物理化學性質(zhì) | |
性質(zhì)描述: | 無色針狀結晶。熔點108.5-109℃,沸點260℃。易溶于吡啶及二氧六環(huán)。在100ml溶劑中溶解度分別為:丙酮58g,四氯化碳45g,氯苯74g,乙醇2g,乙醚28g。不溶于水、稀酸和堿液。 |
安全信息 | |
msds報告: | 滴滴涕msds報告 |
其他信息 | |
產(chǎn)品應用: | DDT曾是廣泛使用的殺蟲劑之一,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,可加工成粉劑、乳劑或油劑使用。我國以前主要用于防治棉蕾鈴期害蟲,果樹食心蟲,農(nóng)田作物粘蟲、蔬菜菜青蟲等。 也用于環(huán)境了衛(wèi)生,防治蚊、蠅、臭蟲等。DDT不易被降解成無毒物質(zhì),使用中易造成積累從而污染環(huán)境。殘留于植物中的DDT,可通過“食物鏈”或其他途徑進入人和動物體內(nèi),沉積中毒,影響人體健康, 目前已禁止使用。但DDT的一些工業(yè)用途 |
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由三氯乙醛與一氯化苯在發(fā)煙硫酸存在下縮合而得。在縮合鍋中投入三氯乙醛、氯苯,攪拌下滴加發(fā)煙硫酸。縮合后的物料靜置分層,放凈廢酸,酸性滴滴涕氯苯溶液用熱水洗滌,再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。然后蒸餾回收氯苯,殘留物即熔融的滴滴涕放至滾筒結晶器冷卻結晶即得成品。 縮合反應在10-23℃進行,縮合中同時加入縮合反應產(chǎn)生的廢酸(內(nèi)含副反應生成的對氯苯磺酸)或抑制副反應,減少對氯苯磺酸的生成量,滴加硫酸的時間約2.5h。一級品的滴滴涕原粉對位含量≥74.0%。 |
相關化學品信息 | |
甲醛 鹽酸胍 地塞米松 醋酸氫化可的松 醋酸可的松 苯巴比妥 絲裂霉素C alpha-骨化醇 環(huán)磷酰胺 乳酸 氫化可的松 潑尼松龍 雌三醇 雌二醇 2,6-二氯苯甲酸 保泰松 溴丙胺太林 沙利度胺 枸櫞酸氯米芬 鹽酸阿地芬寧 2,4,6-三氯苯甲酸 6-巰基嘌呤 2,3-二氯苯甲酸 阿米替林 苯甲酸雌二醇 硫利達嗪 氯丙嗪 利血平 縮宮素 賴氨加壓素 | |